
“【成都交警】您的小型汽车川A某某某号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在吉福北路未按规定停放已被记录富通优配,请立即驶离...”
收到这条短信时,我正拉着发高烧的孩子,站在成都市武侯区吉福北路上,身后是晋阳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社区医院。那一刻,我感到的不仅是焦急,更是一种熟悉的、深刻的荒诞与无力。
那天,孩子在后座躺着,我驱车赶往医院,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看到医生。然而,医院周边没有车位。情急之下,我在路边临时停下,想着尽快抱孩子进去就出来。
紧接着,熟悉的场景再度上演。一位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骑着电动车过来了。“马上开走!”他的语气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我摇下车窗,指着后座哭闹的孩子解释:“孩子病了,我就带他看个病,很快出来...”
“规定就是规定,这里不能停。”他板着脸,像复读机一样重复着这句话。
这样的场景,我经历了不止一次。 有时,是像这次一样富通优配,收到冰冷的系统短信警告;有时,是管理人员直接要求立即驶离。而就是这几分钟的无奈,换来了这条最终的违停告知。
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我收到短信的同一时刻,几百米外,与之交界的晋吉北路上,一排排为餐饮娱乐行业划设的停车位却车辆安然。那里,人们正轻松地享用着美食、享受着休闲时光。
一个尖锐的问题无法抑制地涌上心头:为什么在晋阳街道的管辖范围内,吃饭可以安心停车,看病却连几分钟的紧急停靠都要被记录在案?
难道在晋阳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的天平上,餐饮娱乐的便利性已经绝对优先于辖区居民迫在眉睫的医疗需求?
这看似简单的停车矛盾,因这条官方短信和多次相似的遭遇,暴露了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公与僵化。
在晋吉北路,为商业活动划设车位固然能带来消费与活力。但晋阳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这家社区医院,每天接待着辖区内的老人、孩子、慢性病患者,这些最需要关怀的群体,却连一个临时的停车港湾都难以找到。甚至,连医院附近那条本可灵活利用的小河边,也被一刀切地竖立禁停标志,彻底封堵。
当“按规定处罚”如此高效,而“按需求服务”却如此缺失时,我们管理的初衷究竟是什么? 规定是晋阳街道办事处等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而好的规定理应充满人性的温度。当一个父亲多次带着生病的孩子求助时,管理除了铁面无私的驱离与罚单,是否还应有更人性化的解决方案?
我理解道路需要通畅,秩序需要维护。但能否在吉福北街或那条小河边,由晋阳街道办事处协调,设置几个“就医紧急临时停车位”,明确限时多少分钟?或者建立一种应急报备机制,让焦急的家属能短暂停车,由医院或保安进行登记,从而避免“一刀切”式的驱离与处罚?
一个街道的文明程度,不在于它处罚了多少违章,而在于它如何体谅并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的人。 当一位父亲因为多次带孩子看病而遭遇驱离并收到罚单短信时,这损害的不仅是个人的权益,更是公众对城市管理公平性与初衷的信任。
今天,这个问题和这条短信,发生在我和我的孩子身上;明天,它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需要去晋阳街道这家社区医院就医的居民身上。
生病的人当然重要——他们理应比吃饭逛街的人更重要。 这条编号清晰的罚单记录,以及多次被驱离的经历,希望能让晋阳街道办事处及相关管理部门更清晰地看到这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的严峻性与紧迫性。我们迫切需要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性化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次次冰冷的驱离和一张张无奈的罚单。
毕竟,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在需要时得到及时、体面的帮助更基本。让看病比吃饭更容易“停靠”,这不该是个奢望,而应是一个像晋阳街道这样的基层治理单位最基本的担当与温度。
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